2023年8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,全省报告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19347例,死亡22例。 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无病例报告。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、脊髓灰质炎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、出血热、狂犬病、登革热、流脑、白喉、新生儿破伤风、钩体病、血吸虫病、人感染H7N9禽流感12种传染病无病例报告,其余15种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12411例,报告死亡22例(艾滋病16例、肺结核4例、丙肝2例)。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: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乙肝、梅毒、肺结核、布病,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0.94%。 丙类传染病中麻风病、斑疹伤寒、丝虫病无病例报告,其余8种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6936例,无死亡。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:手足口病、其它感染性腹泻病、流行性感冒,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6.89%。 山西省疾控中心紧急提示 近期,大中小学陆续开学,根据既往传染病的流行规律,秋季开学后可能会出现传染病流行高峰,流感、水痘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容易在学校、托幼机构形成聚集性疫 情,为此,省疾控中心也发出了卫生防病小贴士。 在校园内,孩子们要养成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常通风、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;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遮住口鼻。出现发热、咳嗽或咽喉疼痛时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,要及时就医。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,可通过与患者共同进食、接触患者飞沫、接触患者玩具、毛巾等物品感染,小学、托幼机构也需要注意预防。手足口病主要症状为发热,口腔、手、足及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。在流行高峰期,家长尽量不要带幼儿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,要留心观察儿童的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,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 诺如病毒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,极易造成学校、托幼机构等单位的暴发。最常见症状为呕吐、腹泻,儿童呕吐症状较为明显。 水痘传染性强,在幼儿园、小学经常发生聚集性疫 情,可通过飞沫或接触污染物品而感染,患儿可出现发热、皮肤和黏膜红色斑丘疹、疱疹等症状。水痘患者须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才可复课。 |